2018年1月30日更新︰
***
自治八樓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的工作路線作第四場公眾諮詢,地點是cc及speed紅磡灣校園。
吸收了之前三次舉辦咨詢會經驗,我們為配合同學參與的實際需要而在咨詢會的形式及細節上一直做調節 (請參考之前三次的咨詢會相片紀錄),由最開初籌備咨詢會的咨詢方法時,我們的想像是參考過往自治八樓一個project——民主自治實驗——的經驗︰把參與商討的朋友分成小組,各組滙報討論及來回覆議,以在一個人數眾多的集體內尋找共識。(第一場之前的做法想像,可以參考 ︰「公眾咨詢綠皮書」咨詢會咨詢方法、運作原則及流程 https://smrc8a.org/2017/1814/ )
不過吸收了11月7號那次在中大咨詢會的經驗,我們發現之前的設想是會有一些現實情況的限制,使得這個商討方法有應用難度︰
– 來的同學不會很多,無需分組進行;
– 同學因課堂關係,難以準時到達及留到最後 ,不少參加者只能流水式參與;
– 晚來的朋友,要再進入已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有困難;
在檢討後,我們保留了一些之前的做法,也變奏出其他可能,以配合各種實際情況︰
1. 「民主自治實驗」的運作原則、需要注意的討論態度等,有必要保留;
2. 具體做法應按現場參加者人數及狀況去調節何種方式較為適切於當下。人數眾多時,可按之前所訂的分組方式進行,人數較少時,則可作以下調配及安排︰討論分成三個環節,每節討論之後作小總結;但是否進入下一節的題目,還是延續之前的討論,由當刻的現場參加者共同決定。這除了是希望讓不同時段的參加者比較容易完成一節的討論,也是開放權力讓現場的朋友共同決定;
3. 全天的討論問題及流程在大紙上列出及張貼出來,方便參與討論者除時可以看到;
4. 即時寫的會紀張貼出來,使即便是路過的人只要願意的話,都有渠道知道現場的人在討論甚麼,也方便後來加入的人了解;如有朋友想就之前的討論回應及表達,也可以記在紙上;
5. 除了在紙上寫下內容方便討論,打字員也作即時的文字紀錄;
完成第三次咨詢會之後我們再做檢討,因發現比較後期加入的朋友,通常都會直接進入討論,甚少看完會紀,不過這就會使之前討論過而當時的參加者比較有共識的東西會從新再討論;為此,我們再加入第6項調整︰
6. 剛進入討論的朋友,會有溝通促生者(facilitator) 把之前的討論作一個小簡介,讓新參加者能更新投入討論。
各場咨詢會的討論都會整理成文字紀錄,會個別發給參加者外,也會在整理後公開發放;未能參與咨詢討論的朋友,也可參考討論內容後給予意見 ([email protected])。當然我們更歡迎各位可以親身到達咨詢會現場,和大家一起交流,直接而有互動的溝通,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文字紀錄整理需時,請各位朋友耐心稍候。
此外,是次咨詢會為一個speed及cc同學有協調舉辦及參與,但刻意沒有向校方申請的活動。我們認為,大學校園應有言論自由,校園公共空間亦應有開放性,容讓不同社會議題可以發生討論,也容讓同學可以更容易地自發開展不同的活動,而不應該把任何自發在校園之內出現的活動以程序打發,劃一以沒有申請為理由拒絕使用。
紅磡灣校園場咨詢討論的題目及提問︰
3. 關於支援非學生會體制學生和學生自發組織
– 甚麼是非學生會體制學生和學生組織?為何會出現?
– 如何理解非學生會體制學生和學生組織與學生會體制的關係?
– 非學生會體制學生和學生組織有何優勢與局限?有何需要?
– 處於體制內的學生會及學聯是否需要支援非學生會體制學生和學生組織?可以如何做到?
6. 關於學生組織連結
– 學生組織的連結是指甚麼?有何重要性?目的為何?
– 當下的學生組織連結情況為何?面對甚麼挑戰?
– 理想的學生組織連結應該是怎樣的?
– 學聯作為一個學生會聯會,在連結學生組織方面應有甚麼角色?







更多相關資訊︰
[學運可以孤立於社會嗎?] 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自治八樓) 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的工作路線之公眾諮詢綠皮書 (可以下載pdf版本)
「公眾綠皮書」咨詢會咨詢方法、運作原則及流程
自治八樓回應學聯 有關「八樓空間未來使用安排公開接受方案」聲明
「公眾咨詢綠皮書」第一場咨詢會 (中大)
「公眾咨詢綠皮書」第二場咨詢會 (嶺大)
「公眾咨詢綠皮書」第三場咨詢會 (理大)